刺刀凿界碑,青春写边关--2023届美术与设计学院毕业生王大伟
北纬32.5度,东经80度,祖国的西部边境,地球的第三极,青藏高原的肩膀。这里海拔4500米,风刀霜剑、冰天雪地;这里毗邻印度、尼泊尔及克什米尔地区,白马要冲,形式紧张;这里就是被称为万山之祖的西南边陲重地,百川之源的生命港湾--西藏的阿里地区。
王大伟,男,汉族,1999年5月出生,中共党员,吉林吉林人,长春人文学院(原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)2023届优秀毕业生。现工作于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兴隆乡人民政府,任党建办公室组织干事、新丰村村书记助理、吉林省乡镇机关选调生。
入伍高原 忠诚戍边
2018年夏末,一方面为了实现青春价值,另一方面也为了实现的军旅之梦,王大伟带着满眼的明媚和期盼,揣着浑身的忐忑和理想,成为了一名边防军人,起初憧憬着西藏纯洁无瑕的蓝天白云和美轮美奂的奇妙风物。那神秘的民俗文化、磅礴的砾石戈壁、一望无际的牦牛牧野和草原湖泊。但真的到了阿里之后,才发现,这里空气稀薄、严重缺氧,高原反应和繁重紧张的训练对内地刚进入高原的他都是一种考验。
正如那首当兵走阿里的歌中所写,“看见了千年翻飞的经幡,就看见了我们的哨所营盘”,我们的营房建立在群山之中,周围没有一点绿色的生命,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,这里的天很蓝,云与山脉相接,在这样一个海拔4500米的哨所上,赏景之情只是短暂的,更多的时间,是枯燥寂寞,在哨所上没有信号,手机成了摆设,之前所感叹的奇山壮观也成了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事物。
边防巡逻任务的方式是乘车乘马然后在徒步,先乘车到达雪线,一旦过了这个地方,车辆便再也无法通过,然后就要把马匹卸下来,乘马在悬崖边艰难的向上走,一旦不慎,下面便是万丈深渊,在马匹都无法前进的时候,只能人拽着马艰难的前行,途中还要经过雷场,但就是这样,他依然跟随队伍到达海拔6100米的点位,完成了巡逻任务。
渐渐的,像嘴唇干裂发紫、腰酸背痛、睡眠不足这些困难已经算不上他的烦恼了,甚至觉着我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力量。时光飞速,不知不觉已从新兵变成一名老兵,再到后来的陆军装甲兵学院的预提士官培训、借调政治工作部宣传保卫科,他突然觉得从前的日子未向像现在这样充满价值过。
边境对峙 不怕牺牲
2020年5月18日,我军突然与印军爆发了对峙,全体展示枕戈待旦,随着事件的升级,大家甚至写好了遗书,真枪实弹在手边,军人使命在心中,所有战友没有一人畏惧,当时他的内心不禁想起那句青山处处埋忠骨,何须马革裹尸还。
在经历了风餐露宿的坚守、一触即发的危局、生死一线的考验之后,王大伟对国家使命和精忠报国的理解更加深刻了,因为他知道,脚下不仅仅是国境线,它是十四亿中华儿女的幸福和安康。无论冰峰连绵,还是险关重重,中国军人志如虹,边关战士坚如铁。想一想前辈先烈们的抛头颅,洒热血,以及一代又一代的阿里边防军人们的英雄壮歌,这些苦又算什么呢。
高原缺氧不缺精神,海拔再高高不过军人使命,正是有一代一代千千万万的子弟兵忠诚戍边,耐得住寂寞,抗的住艰苦,才确保了共和国的繁荣昌盛。还记得一位从军多年的老班长讲过,人这一辈子总是要做些什么对社会对国家有意义的事情,如今国家把边防线交给我们,我们要对的起国家对得起党和人民,对得起老祖宗,千百年来这片土地都归我们中华民族所有,如果丢一分一毫都是罪人。为保卫祖国领土,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,即使有人身负重伤,依然轻伤不下火线。党员干部带头冲锋,诠释了中国军人的血性胆量与气魄。
退役复学 保持本色
2020年9月退役回到母校复学后没有丝毫懈怠与懒惰,大学成绩名列前茅,于202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在校期间获得吉林省首批大学生退役士兵宣讲团、吉林省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、校优秀学生、优秀共产党员、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荣誉,在2023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中,取得吉林省乡镇机关选调生全县第一面试全场第二的好成绩。并且在工作期间参与绘制县龙鲤节LOGO的设计工作,使得节日设计更加圆满,备受县领导一致好评。大学生在人民军队这所大学校里迎接挑战,淬火成钢,可以收获远大的志向、坚定的意志、良好的品行、严明的纪律、奉献的精神。习主席指出,青年学生有理想、有担当,国家就有前途,民族就有希望。建设强大的国防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工程,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,更是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光荣。阿里的天寒地冻使他傲雪凌霜,部队的出生入死使他刚毅果敢,对王大伟而言不会再畏惧生活的艰难和现实的困苦!“戎马三秋暧,抵御一世寒”,两年的戎马生涯已经打造了一个全新的他,新的岗位新的使命,乡村振兴蓄势待发,王大伟会秉持当代退役大学生的优良传统助力乡村振兴,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,谱写属于他的华彩篇章。